牛津病理分型在儿童紫癜性肾炎评估中的价值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2021)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牛津分型在评估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2月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为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IgAN牛津分型分组,比较牛津分型5个病理指标与HSPN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102例HSPN患儿,男55例、女47例,发病年龄(8.72±2.31)岁.根据牛津分型,分为系膜细胞增生(M1 89例、M0 13例)、内皮细胞增生(E1 62例、E0 40例)、肾小球节段硬化/粘连(S1 39例、S0 63例)、肾小管/间质病变(T1/T2 37例、T0 65例)以及新月体形成(C1/C2 39例、C0 63例).M、E、S、C病变与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组(ISKDC)HSPN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与E0、C0组相比,E1、C1/C2组血尿和蛋白尿型比例较低;与E0组相比,E1组肾病综合征型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病变与蛋白尿之间,S、T病变与肉眼血尿之间具有相关性;C病变与高血压、肉眼血尿、蛋白尿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的尿素氮高于M0组,E1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于E0组,S1组尿素氮高于S 0组,T1/T 2组血尿酸和血肌酐均高于T0组,C1/C 2组血尿酸、血肌酐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高于C 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5个病理指标中,E、T、C病变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 牛津病型分型与HSPN患儿的各临床指标、预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