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行中耳胆脂瘤手术患者658例,其中并发迷路瘘管52例(7.9%),收集其术前临床表现、纯音听阈结果、影像学表现,术中探查所见及处理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迷路瘘管患者术前有眩晕症状32例(61.5%),周围性面瘫2例(House-Brackman分级分别为3级和4级),薄层颞骨CT扫描发现迷路瘘管29例(55.8%),29例CT确诊瘘管患者行瘘管试验,阳性为20例.术中探查发现外半规管瘘49例,上半规管瘘2例,后半规管1例.术中探查所见面神经骨管缺损30例.参照Dornhoffer的分型标准,52例中瘘管I型20例,II型22例,III型10例,I型和II型患者行自体骨粉+颞肌筋膜瘘口修补术,III型瘘管行颞肌筋膜半规管堵塞+瘘管内置入软骨+颞肌筋膜及自体骨粉瘘口修补术,所有患者均行乳突根治术,术后的骨导听阈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I=72.50,PI=0.816,ZII=59.00,PII=0.147,ZIII=10.00,PIII=0.260,Z总=364.00,P总=0.188).23例患者行鼓室成形术,术后气骨导差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Z=-3.879,P<0.001).术前2例面瘫患者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为2级.结论 迷路瘘管为中耳胆脂瘤常见并发症,外半规管为好发位置,中耳胆脂瘤患者出现眩晕症状首先要考虑迷路瘘管可能,颞骨薄层CT及瘘管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但是很大一部分病史不典型、检查阴性患者术中仔细探查可以确诊,术中确诊迷路瘘管后,应先处理鼓室、乳突的病变,最后处理瘘管,对于II型和III型迷路瘘管,高倍显微镜下仔细完整清理瘘管内的肉芽及胆脂瘤组织,瘘管内滴入地塞米松,快速行瘘口封闭,可以保存或改善现有的骨导听力,对于有条件行听力重建的患者,术后可以改善患者气骨导差,提高患者听力.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