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诱发电位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2021)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厚度改变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为提高POAG早期诊断效能和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POAG早期患者(观察组)31例(31只眼),平均年龄(43.11±5.34)岁;正常受试者(对照组)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42.88±5.15)岁.两组受试者均行Humphrey视野、HD-OCT及IC-VEP检测,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各参数诊断效能以及SNR和GCIP厚度变化相关性.结果 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平均缺损变化(P<0.01).观察组IC-VEP和HD-OCT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占83.87%和90%,80.64%和86.67%,组间比较(均P>0.05).两组受试者的一致性检测率为65.57%.观察组和对照组信噪比(SNR)值分别为(0.92±0.05和1.37±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黄斑区不同部位GCIPL厚度均明显变薄(均P<0.05).观察组SNR和黄斑区不同部位GCIPL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视觉诱发电位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在POAG早期的一致性变化,将进一步提高POAG早期诊断效能和速率,延缓并降低青光眼盲的发生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