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肝细胞性肝癌的细粒棘球蚴感染裸鼠移植瘤中NK细胞的表达

冉博, 阿力木江·吐拉麦提,王茂林, 朱马图迪·朱马洪, 热则耶·热合曼, 王恒,艾麦提·牙森, 下依马旦·节里力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2021)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在肝细胞性肝癌合并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感染的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单独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单独移植组将5×106个HepG2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而联合移植组将5×106个HepG2细胞和2000个Eg原头蚴(protoscolices,PSCs)联合接种于裸鼠皮下.自接种第25天起每4 d测量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共5次,接种37 d获取皮下移植瘤.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皮下移植瘤基本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CD16、CD56、NKG2D在皮下移植瘤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单独移植组相比,不同接种时间联合移植组中移植瘤的体积均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移植组中细胞形态和体积不均一,细胞质嗜碱,核质比例增加,有丝分裂活性增强,部分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和空泡.联合移植组中细胞异质性更为明显并可见典型的Eg PSCs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16、CD56、NKG2D阳性细胞主要在皮下移植瘤细胞质中表达,呈棕褐色.定量结果显示,在联合移植组中CD16、CD56、NKG2D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独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在联合移植组中CD16、CD56、NKG2D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单独移植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细胞参与肝细胞性肝癌合并Eg感染裸鼠的移植瘤形成过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