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质谱鉴定、耐药监测及临床特征

China Modern Doctor(202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质谱鉴定、菌株分布、耐药性及临床特征等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送检标本共15043份,血培养阳性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法、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通过WHONET 5.6软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 1315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通过质谱鉴定检出非重复菌株673份;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2.30%、46.81%与0.8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分离率较高的菌种(占84.40%,568/67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检出率分别为41.90%和67.40%,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达60.90%和16.70%,不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差异较大.重症医学科、感染病科、血液内科和儿科是血培养阳性菌株的主要来源(占54.98%,370/673);血流感染患者男女性别比近3:2,且与年龄基本呈正比.结论 血流感染病原菌质谱鉴定优势显著、菌种分布复杂、耐药性呈递增趋势,临床应优化诊疗血流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