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见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Forest Research(2021)

引用 3|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5个观赏雷竹变型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不同雷竹变型的低温耐受生理学特性,为观赏雷竹引种和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将5个雷竹变型叶片于7个温度(0、-5、-10、-15、-20、-25、-30℃)下处理24 h,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经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5个雷竹变型的半致死温度(LT50),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探究5个雷竹变型的生理指标与温度的相关性以及抗寒能力.[结果]5个雷竹变型的相对电导率曲线均符合典型的“S”型曲线,LT50为弯秆雷竹(-18.73℃)<细叶乌头雷竹(-17.09℃)<黄条雷竹(-16.98℃)<黄皮雷竹(-16.82℃)<花秆雷竹(-14.57℃).5个雷竹变型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MDA、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的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在第1主成分中载荷量较高,而SOD和POD活性在第2主成分中载荷较高.[结论]5个雷竹变型耐寒性综合排名为:弯秆雷竹>细叶乌头雷竹>黄皮雷竹>黄条雷竹>花秆雷竹.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和抗氧化酶(SOD和POD)在雷竹耐寒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