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分型及致病力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21)

引用 2|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为调查鱼源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以2009--2018年从不同患病鱼分离的17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测定溶血活性、腹腔注射感染异育银鲫等方法开展评价.通过管家基因gyrB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73株气单胞菌中维氏气单胞菌(119/173,68.9%)和嗜水气单胞菌(50/173,28.9%)是主要流行的菌株.10个毒力基因aer(162/173,93.64%)、act(131/173,75.72%)、ast(55/173,31.79%)、alt(58/173,33.53%), lip(152/173,87.86%), exu(154/173,89.02%), fla(143/173,82.66%)、gcaT(148/173,85.55%)、eprCAI(41/173,23.70%)和ahyB(51/173,29.48%)普遍存在于173株气单胞菌中.依据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数量从多到少分布情况,这些菌株可分为7大类(I~Ⅶ)53个毒力基因型.大部分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到8~10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类基因型;维氏气单胞菌的eprCAI、ahyB、ast和alt等4个毒力基因检测率低,主要分布于Ⅳ、Ⅴ和Ⅵ类基因型.大部分气单胞菌(94.22%,163/173)具有溶血活性.代表性毒力基因型的38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异育银鲫攻毒结果显示,3.0× 106 CFU/尾的剂量下,3株维氏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80%~100%,16株嗜水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90%~100%.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目前最主要流行的气单胞菌,但其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普遍少于嗜水气单胞菌,且对异育银鲫的致病力普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本研究能够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