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及秧龄对湖北二季晚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1)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为建立二季晚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推动湖北省"早籼-晚粳"种植模式的发展,以鄂粳403为材料,在2个播期(6月25日和7月2日)和4种秧龄(15、20、25和30 d)组合下研究播期和秧龄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灌浆结实期气温与二季晚粳稻米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秧龄的延长,二季晚粳抽穗时间推迟,灌浆结实期和全生育期延长,但本田营养生长期缩短.在正常播期(6月25日)下随着秧龄延长经济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以20 d秧龄最高,长秧龄导致显著减产;迟播显著降低二季晚粳产量,但不同秧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迟播和长秧龄降低稻米加工品质,但可改善外观品质.不同播期和秧龄处理的稻米糊化温度差异较小.相同播期的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以及正常播期下的最终黏度均随秧龄的延长而呈先升后降趋势,以20 d秧龄最高;迟播则导致稻米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降低,蒸煮食味品质下降.因此,本地区二季晚粳在正常播期播种、秧龄为20 d时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品质.在抽穗较迟时,灌浆结实期低温可能成为二季晚粳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形成的限制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