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无机砷对三疣梭子蟹鳃组织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1)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比分析暴露于0.3 mg/L三价砷(As3+)、0.3 mg/L五价砷(As5+)环境中96 h的雌性成体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代谢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探究As3+、As5+对三疣梭子蟹鳃组织毒性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发现,经0.3 mg/L As3+暴露共获得100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体、花生四烯酸代谢、蛋白质消化吸收、氨基酸代谢及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经0.3 mg/L As5+暴露共获得59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体、氨基酸代谢、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通路.根据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的生理功能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分析,探究As3+、As5+对三疣梭子蟹鳃组织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及三疣梭子蟹的响应调控机制,为后期深入研究致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