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霉菌侵染番茄产毒机制

Food Science(2021)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为研究链格孢霉侵染番茄后的产毒机制,本实验将链格孢霉孢子悬液接种于蕃茄上,并分别置于4℃和25℃下培养,15d内进行3次取样.样品经高分辨质谱检测后,使用MZmine、Xcalibur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原质谱数据集经Mzmine软件处理后导入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平台,采用基于特征的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建立真菌毒素及代谢物分子网络,实现对链格孢毒素代谢通路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表明,接种后番茄在4℃下未产生任何毒素,25℃下链格孢酚(altemariol,AOH)、链格孢甲基醚(altem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细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腾毒素(tentoxin,TEN)在5、10、15d时均被检出,链格孢霉烯(altenuene,ALT)直至15d时才被检出,3次取样中TeA含量均最高.利用MZmine软件的碎片诊断过滤功能和Xcalibur软件精确分子质量技术验证了AOH和AME硫酸盐结合的隐蔽型真菌毒素的存在.FBMN分析结果表明3种毒素(AOH、AME、TeA)有明显的代谢通路,代谢产物的种类较多,而未在番茄中检测到TEN和ALT代谢产物.本研究阐明了链格孢霉毒素在番茄中的产生及代谢机制,可为番茄中链格孢毒素的有效控制及番茄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