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减排效果评估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21)

引用 2|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珠江三角洲(PRD)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PM2.5浓度连续3年达标,然而,已实施的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广泛收集2013-2017年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与控制措施,建立2013-2017年实际控制与未控制情景的污染物趋势排放清单,对主要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2013-2017年珠三角地区SO2、NOx、PM10 、PM2.5和VOCs 5种污染物排放分别下降了55%、24%、55%、54%和10%.相比于未控制情景,实际控制情景下2017年5种污染物分别实现61%、40%、68%、70%和41%的减排.在各类管控措施中,工业提标对5种污染物减排分别贡献了39%、46%、66%、69%和25%;销号整治对VOCs减排贡献最大(32%),对其它污染物减排贡献约10%;清洁能源改造主要对SO2和PM减排有所贡献,其中,煤改气、低硫煤、低硫油对SO2减排有主要贡献(均为15%左右),低灰分煤对PM10(12%)和PM2.5 (19%)减排有较大贡献;机动车提标、淘汰黄标车对NOx(22%、17%)和VOCs(23%、12%)减排有较大贡献.本研究可为珠三角和其它地区针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科学制定防控政策与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