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群聚动态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21)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2007~2018年葛洲坝下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12年来长江中游鱼类早期资源群聚特性和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早期资源的优势种更替过程和群落结构变异.结果显示:12年间共采集到鱼卵5目9科49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28种.鱼卵物种数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间变幅较大(18~30种/a).鱼卵丰度的年际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趋势性上升,其中"四大家鱼"采集数量和密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群落结构分析显示,12年间宜昌江段鱼卵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缓慢下降趋势,并在2007~2008、2009~2013和2014~2018年形成三组不同的时间聚类,组间差异显著.SIMPER分析表明,各时期鱼卵群落差异主要受优势种和重要种所决定.2013年前,贝氏(鳖)(Hemiculter.bleekeri)、银鮑(Squalidus argentatus)、银鲴(Xerocypris macrolepi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等交替出现成为主要优势物种;2013年后,贝氏(鳖)成为主要优势物种,优势种和重要种的鱼卵数量占比进一步上升(大于90%).研究结果指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葛洲坝下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优势种更替现象逐渐消失,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繁殖鱼类群落结构正向"单一化"发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