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小菇属菌株M23对黑果腺肋花楸光合作用的影响

Ying yong sheng tai xue bao = 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21)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阴性对照(CK)、阳性对照(PCK)、大田条件下根施低剂量T1(每株50 g)、中剂量T2(每株100 g)和高剂量T3(每株200 g)3个水平的小菇属菌株M23,分析各处理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生理指标,并利用L-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特性日变化.结果 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曲线,在13:00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均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却显著升高,出现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光合"午休"现象.加菌处理可成功避免光合"午休"现象,与13:00时对照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值相比,加茵组的平均Pn、ga、Tr、水分利用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提高了113%、91%、50%、48%和117%,且日均Pn、gd、Tr和LUE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约是对照组平均值的1.5、1.9、1.4和1.5倍.在加菌处理组中,高剂量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中、低剂量,株高是中、低剂量组的1.2倍.高剂量组黑果腺肋花楸的所有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抗性指标均优于其他组.表明菌株M23可以通过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光合特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促进植株生长,且以每株200 g作用效果最佳.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photosynthetic “noon break” phenomen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