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患者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的脑皮质形态学研究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21)

引用 3|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皮质下缺血性抑郁(SID)的脑皮质形态学改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CSVD患者88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分为CSVD非抑郁组(CSVD-ND, n=58)和抑郁组(SID, n=30),获取所有受试者磁共振3D-T 1图像,应用计算解剖学工具箱(CAT 12)进行图像处理及皮质分割,获取皮质厚度(CTh)及皮质复杂度参数,包括脑回指数(GI)、沟深(SD)及分形维数(FD);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别进行基于顶点和感兴趣区(ROI)的皮质结构比较,将皮质参数与GD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提取全脑平均CTh(mCTh)纳入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基于顶点分析发现,与CSVD-ND组相比,SID组在后默认网络(pDMN)脑区,如楔前叶(Pcu),顶上回(SPG)及右侧中央后回(PoCG)等脑区CTh显著增加(均 P<0.001);同时在Pcu脑区的GI值及颞下回(ITG)脑区的FD值均显著增加(均 P<0.001)。基于ROI研究发现,与CSVD-ND组相比,SID患者CTh增加脑区除了Pcu、SPG及右侧PoCG外,进一步延伸至右侧中央前回[(2.27±0.20) cm 3比(2.12±0.26) cm 3, P=0.007]、左侧中央旁回[(2.18±0.20) cm 3比(2.05±0.23) cm 3, P=0.008]等更广泛的皮质区域;GI值在右侧PoCG脑区显著增加(25.31±1.11比24.23±1.27, P<0.05)。相关分析发现左侧Pcu脑区CTh与GDS评分呈正相关( r=0.4, P<0.05);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颅脑总体积、CSVD传统影像学表现、认知功能(CAMCOG-C)及mCTh等纳入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mCTh组(>2.473 cm 3)患SID的风险是低mCTh组(<2.367 cm 3)的6.373倍( 95%CI:1.254~32.389)。 结论:CSVD患者的SID脑CTh及皮质复杂度均显著增加,以pDMN脑区尤为明显;且CTh可能为SID的重要风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Depression,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ortical thickness,Cortical complexit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