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外侧入路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比较

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 = Zhongguo xiufu chongjian waike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21)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后外侧入路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的95例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4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螺钉组(51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侧别、踝关节骨折或损伤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后踝骨折面积占胫骨远端关节面百分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采用影像学检查(X线片、CT平扫及重建)判断踝关节骨折复位质量、关节面平整度及有无骨折再移位;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2个月.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组(U=-2.040,P=0.04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68,P=0.285).术后钢板组2例发生切口红肿、3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2例随访过程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螺钉组分别为1、2、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5.9%vs.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行下胫腓螺钉固定者均于术后12周下肢完全负重前行下胫腓螺钉取出术,均未发生螺钉断裂滞留情况.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感染、骨折再移位、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等情况,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5,P=0.731).两组踝关节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面平整度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及评价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外侧入路螺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均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骨折复位维持效果理想,踝关节功能恢复佳.但前者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plate,posterolateral approach,screw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