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人口的婚姻匹配及其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

Population Journal(2020)

引用 2|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初婚年龄关系结婚率、出生率以及人口结构等重大议题,是反映个体初婚特征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关于婚龄的政策保持不变,学界对初婚年龄的探讨开始重点关注社会经济特征、人群差异、多样化影响因素等,在现代化观念、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婚姻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下,个体资源、择偶观念以及择偶标准均发生转变,夫妻之间的匹配程度对个体进入婚姻的影响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利用2015年CGSS数据以及2018年全国百村调查数据,使用描述性分析、多变量回归分析等方法,试图揭示中国城乡人口初婚年龄的发展趋势与分布,进一步聚焦婚姻匹配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初婚年龄持续攀升且城乡始终保持约2岁的差异;夫妻年龄差越大则男性初婚年龄越大、女性初婚年龄越小且不具城乡差异;跨户籍通婚的城市男性初婚年龄显著提前,跨户籍通婚的农村男女两性的初婚年龄均明显推迟;夫妻教育差越大对农村女性初婚年龄有显著推迟作用;婚姻成本与夫妻相对来源地对农村男性的初婚年龄具有显著影响.在男性婚姻挤压背景下,城市男性在婚姻市场依旧占有绝对优势,而农业户籍人口则面临较大的择偶困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