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鸟类承载力评估与提升对策——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为例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20)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针对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中的鸟类承载力评估问题,建立底栖动物去灰分干重(AFDW)的换算方法,优化湿地鸟类体型分类标准.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例,通过计算底栖动物总资源量、可支持水鸟总热值和水鸟种群的野外代谢率,评估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水鸟承载力.结果表明:1)福田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资源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4.67×104 kg)<春季(6.08×104 kg)<夏季(8.00×104 kg)<秋季(1.23×105 kg),以秋季为例,不同生境的单位面积资源量为红树林植被区(89.22 g/m2)>滩涂区(3.58 g/m2)>基围鱼塘区(0.22 g/m2);2)湿地不同季节可支持水鸟的总热值为冬季(1.03×108 kJ)<春季(1.36×108 kJ)<夏季(1.76×108 kJ)<秋季(2.70×108 kJ);3)福田红树林湿地水鸟种群野外代谢率为467.27 kJ/d;4)秋季、冬季和春季是候鸟迁徙期,福田红树林湿地对水鸟的承载力分别为6431,2438和3235只,而实际观测数据高于研究结果,说明当前福田红树林湿地对水鸟的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候鸟迁徙季节的鸟类食物需求,湿地水鸟可能存在数量下降的风险.建议从加强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重建、开展基围鱼塘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强化鸟类和底栖动物的动态监测3个方面,继续加大对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力度,以期提高底栖动物总资源量,进而提升红树林湿地的鸟类承载力.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