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黄土古土壤S2沉积以来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2018)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地处黄河三门峡段下游冲积平原附近的邙山黄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厚度近100 m,远大于洛川、渭南等典型黄土剖面的同期堆积.前人从沉积速率、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测邙山黄土堆积可能源于三门峡段下游的冲积物,但尚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对黄土中古土壤S2沉积以来的邙山黄土及三门峡地区黄土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并与黄土高原、淮南等地区典型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相比,邙山黄土明显富Zr、Hf贫Th、Cs,在Zr/Hf、Nb/Th、Y/Th、La/Th等元素比值上差异显著;La-Th-Sc和Th-Sc-Zr/10三角图解也显示,邙山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的投影区域明显不同.在稀土元素特征上,邙山黄土在ΣREE及表征REE内部分馏程度的LREE/HREE、La/Eu上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存在明显不同,10*Hf-Ce-Yb和La-Zr/10-Ce三角图解中的投影区域也与其他典型黄土有显著区别.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邙山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的物源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邙山黄土可能相当一部分源于近源冲积物.邙山附近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可能是S2以来邙山黄土巨厚堆积的重要物源区.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