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三维地震表征及演化——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英79井区为例

Acta Petrolei Sinica(2016)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为例,基于钻、测井数据以及三维地震数据,开展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三维地震表征,对河口坝的动力学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赣江三角洲河口坝沉积观测结果,总结分流河道-河口坝的沉积演化模式.古龙凹陷英79井区嫩江组三段可识别出3期分流河道-河口坝.从早期到晚期,泥岩颜色由黑灰色、深灰色到灰绿色转变以及河口坝厚度逐渐减薄(10m、8.5m和4.25m),显示湖水由深变浅(17m、14m和7m).反旋回、漏斗状的河口坝在地震剖面上呈透镜状、高频、中弱振幅反射特征.携带细粒沉积物的水流在末端分流河道出口处,以紊流射流方式注入湖水,形成第1级河口坝.当第1级河口坝坝顶水体较浅时,第1级河口坝停止生长.水流在第1级河口坝两侧分流并水道化,形成次一级分流河道-河口坝.由于水深、分流河道的河口宽度不同,在分流河道末端发育不同级次、不同规模、展布特征差异的河口坝群.河口坝宽度与河口坝长度呈线性正相关,而河口坝长度则与其对应的分流河道口的宽度呈指数相关.
更多
关键词
terminal distributary channel,mouth bar,turbulent jet,Gulong sag,dynamics,Songliao Basi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