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

Acta Geologica Sinica(2016)

引用 35|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青藏高原的生长、两倍于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陆壳体,以及大量青藏高原腹地的物质沿着大型走滑断裂朝东、东南、西的方向逃逸.印度-亚洲碰撞如何造成板块汇聚边界由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对认识大陆岩石圈的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喜马拉雅造山带及青藏东南缘~55Ma以来的构造、变质、岩浆记录,发现高喜马拉雅的挤出起始于始新世加厚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受控于渐新世以来同期发育的向南逆冲和平行造山带的韧性伸展,并建立了高喜马拉雅“三维挤出”构造模式.晚始新世以来,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物质通过“岩石圈横弯褶皱和壳内解耦”的运动学机制,围绕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并向青藏高原东南缘逃逸.结合东南亚板块重建的资料,我们认为:印度亚洲的“陆-陆碰撞”到印度洋板块-亚洲东南大陆的“洋陆俯冲”的转换是导致从印度-亚洲主碰撞带的挤压到青藏东南缘走滑转换的根本原因.
更多
关键词
Indo-Asian collision,thrusting fault,strike-slip fault,SE Tibetan plateau,detachment,Himalayan oroge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