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间冰期以来兴凯湖黑碳的沉积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Quaternary Sciences(2020)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在我国东北地区,黑碳记录较少,尤其是长时间尺度记录,区域火灾如何响应于气候变化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兴凯湖 XK08-A2钻孔约336 cm岩芯,共136个沉积物样品的黑碳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石英光释光和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结果,探讨了末次间冰期以来东北地区火灾历史与古环境的联系.兴凯湖沉积物黑碳含量的平均值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分别为 0.51±0.10‰、0.68±0.15‰和 0.71±0.20‰.兴凯湖沉积物中黑碳含量从下向上呈增加趋势,表明末次间冰期区域火灾的发生频次较低、规模较小,末次冰期火灾的频次升高、规模越来越大,全新世阶段火灾的频次和规模与末次冰期相当.这些变化与轨道尺度东亚夏季风进退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变化是东北地区火灾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强盛的东亚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促进了低洼地区湿地沼泽的发育,缩短了火风险期,致使发生大规模火灾的概率较低.自然背景下季风降水主导我国东北地区火灾的发生,与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一致,但与欧美地区受温度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全新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虽然东亚夏季风增强,但是区域大规模火灾发生的概率已达到末次冰期的水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