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晚中生代岩浆弧及陆缘俯冲汇聚体制

Shiyou shiyan dizhi(2020)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婆罗洲地处2大构造域结合部,Schwaner岩浆弧和Meratus、Lupar俯冲杂岩是其显著的地质特征,它们与晚中生代特提斯域或/和古太平洋域的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婆罗洲中生代地质现有研究程度不高,缺乏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综合研究,缺乏与周边区域地质对比研究,制约了对婆罗洲岩浆弧演变及板块俯冲体制的整体认识.关于婆罗洲晚中生代岩浆弧,或强调与特提斯洋向北西俯冲婆罗洲有关,或认为古南海向南俯冲婆罗洲有关,或作为两者联合俯冲控制的产物.前白垩纪SW婆罗洲的基底属性,或认为亲缘于华夏地块,或归属巽他大陆的东延部分,或认为是冈瓦那大陆裂解而来的外来块体.今后研究应加强海陆结合、多学科大区域综合对比,重点围绕岩浆弧、蛇绿岩和俯冲杂岩、区域大断裂和盆地沉积等内容,形成婆罗洲及邻区晚中生代陆缘汇聚体制和2大构造域关系的综合认识,也是深化认识南海中生界弧盆结构、盆地原型及其油气勘探潜力的重要环节.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