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初生雷暴云图特征及成因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

引用 1|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利用2010-2014年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雷暴资料和同时段的FY 2D、E双卫星资料,分析了初生雷暴的卫星云图特征,并讨论了午后雷暴的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初生雷暴云团卫星云图特征明显,其发展高度相对较低,云顶位于对流层顶之下,并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其红外云顶亮温和水汽亮温总体均呈单峰型分布,基本介于-55~-10℃和-50~-30℃之间;红外—分裂窗通道亮温差值大多发生在-3.3℃附近,83%的红外-水汽通道亮温差值大于0.进一步分析发现,Ⅰ区、Ⅱ区雷暴初期的地气温差主要集中在5~15℃,地表温度分别集中在25℃和30℃附近,相对湿度分别集中在40%~55%和30%~50%之间,温度—露点差为7~15℃附近.Ⅲ区地气温差主要在5~10℃左右,地表温度集中在30~35℃附近.综合来看,高原东部雷暴初期地气温差、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集中度较好,近地层适中的地表温度、地气温差和一定的湿度条件,才会非常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午后雷暴的发生发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