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太子山含矿岩体辉钼矿Re-Os年龄与硫同位素特征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2018)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皖南绩溪县太子山含矿岩体位于皖南绩溪县北东侧,为下扬子地块南缘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属近年来该地区钨钼找矿新突破.太子山单元从属于伏岭复式岩体,辉钼矿化多呈细脉状及浸染状产出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为获得其成矿年龄,首次对7件辉钼矿样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数据显示,辉钼矿模式年龄介于(132.8±2.0)~(140.5±2.0)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5.8±2.2) Ma,等时线年龄为134.6±3.5 Ma,与伏岭岩体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133.9±1.1 Ma)高度一致,表明太子山单元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且成矿与岩体关系密切.辉钼矿Re质量分数介于0.706×10-6~ 12.190×10-6,平均值为4.648× 10-6,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4件辉钼矿δ34Sv-CDT值介于7.20%‰~ 8.00‰,平均值为7.725‰,显示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矿时代处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爆发成矿的第2阶段,即构造体制大转折阶段.其与周边长江中下游及钦杭成矿带中典型钼矿床类似,同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当时该地区软流圈上涌、岩石圈伸展减薄、壳幔混合作用逐渐加强的动力学背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