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胭脂坝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wf(2016)

引用 4|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造山作用的结果。胭脂坝花岗岩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五龙岩体群的最东部,是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 U-Pb 定年结果分别为(202.9±3.5)、(201.0±3·0)、(202.1±2.6)、(200.4±5.4)、(205.5±3.3)Ma,平均年龄为(201.9±1.5)Ma,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岩浆作用中晚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的主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初始Sr同位素组成为0·70431~0·70678,εNd(t)值为-5·2~-2·0,初始 Pb 同位素组成相对高,(N(206 Pb)/N(204 Pb))(t)=17.737~18.191,(N(207 Pb)/N(204 Pb))(t)=15·511~15·574,(N(208Pb)/N(204Pb))(t)=37·439~38·071。较高的放射性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说明胭脂坝岩浆源区具有扬子地块的属性;初始 Sr 同位素组成和εNd (t)值随着 SiO2含量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说明胭脂坝花岗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围岩物质的同化作用;结合与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如耀岭河群、武当群、碧口群)相似的初始 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胭脂坝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是具有扬子地块属性的新元古代地壳物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