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洋-陆转换认识的新思考 ——来自大红山南泥盆纪弧花岗岩的证据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20)

引用 0|浏览18
暂无评分
摘要
报道了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南侧大红山地区发现的一套泥盆纪弧花岗岩,并论述其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该套弧花岗岩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组成,整体经历了强烈的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普遍发育透入性的新生面理构造.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该套弧花岗岩可分为钠质的T1G1(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钾质的QM(石英二长岩),T1G1具有高铝型TTG的特征(Al2O3平均15.22%,大于15%),QM则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低Sr高Yb的浙闽型花岗岩(Sr含量平均121.64×10-6,Yb含量平均2.95×10-6).二者均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以及非常明显的"TNT"异常(Nb、Ta、Ti亏损)特征,指示该套弧花岗岩形成于成熟度较高的岛弧背景.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这套弧花岗岩的侵位时代为364~399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时空演化配置,认为该套弧花岗岩为北山造山带雀儿山岛弧(D)的残留.该发现为北山造山带北带古生代弧-盆演化体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线索.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