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玉华山泥炭2000a BP以来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Journal of Stratigraphy(2019)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过去2000年是PAGES (Past Global Changes)计划重点研究的时段,其中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的气候变化备受关注.学术界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起止时间、温湿配置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对江西中部山地玉华山泥炭钻孔YHS2的年代标尺以及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腐殖化度、烧失量、孢粉等多指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气候变化和地球化学元素迁移、分布规律,重建该区域过去2000年降水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玉华山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干湿变化.结果 表明:在中世纪暖期(800-1450 A.D.),沉积物中A1、Si、Ti等外源碎屑元素含量升高,烧失量处于低值,腐殖化度较低,乔灌木花粉含量高,而旱生草本花粉含量低,各个气候指标的记录都指示该阶段降水增多,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在小冰期阶段(1450-1900 A.D.),沉积物中Al、Si、Ti等外源碎屑元素含量降低,变化趋于稳定,烧失量处于高值,腐殖化度较高,乔灌木花粉含量降低,而中旱生草本花粉含量升高,各个气候指标的记录都指示在该阶段降水减少,为较冷干燥的气候环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