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海陵湾养殖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18)

引用 4|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根据2014-2016年粤西海陵湾养殖区湾内和湾外邻近海域21°27′-21°38′N、111°42′-111°57′E 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其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4种,春季种类最多为39种,秋季最低为17种.4季均以环节动物种类数最多,软体动物次之.不同季节间优势种有所差异,仅倍棘蛇尾Amphioplus sp.为周年优势种.春、夏、秋和冬季第一优势种分别为倍棘蛇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短吻铲荚蜢Listriolobus brevirostris和平蛤蜊Mactra mera.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3ind./m2和15.4g/m2,其中丰度以春季最高为248ind./m2,夏季最低为167ind./m2,而生物量则以秋季最高为28.0g/m2,春季最低为2.4g/m2;平面分布总体呈现湾外高于湾内的趋势.底栖动物Pielou均匀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5-1.00和1.56-4.07,其中时间分布规律明显,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空间上,两者无明显分布差异.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为沉积物类型、水深、底层无机氮和悬浮物以及捕食压力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