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中下游生态景观格局变化

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2017)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三期遥感影像数据,1990年和2002年TM数据、2014年ETM+数据进行土地覆被变化监测,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对9种社会与自然驱动力因素降维转化,分析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景观类型面积排序:林地>草地>农田>水域>居民地>裸地.1990—2014年期间林地所占比例由78.03%下降到68.97%,农田比例由6.85%上升到10.91%.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农田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两侧以及西南山地附近.林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的西北部.1990—2002年,林地分别向草地和农田转化了14061.0 hm2和13891.0 hm2;此外,水域向裸地转化了214.3 hm2.2002—2014年,林地向草地、农田、居民地分别转化了3932.0 hm2、3240.0 hm2、801.0 hm2;同时草地景观向农田、居民地进行了转化,分别为10164.0 hm2、826.0 hm2.(3)PC1和PC2主成分载荷超过0.8的变量中,导致区域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农业耕作面积扩大和城市化进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