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地方震相对天然地震震源深度测定的误差解析分析及数值对比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18)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本文从误差解析公式及数值模拟计算两种途径讨论了利用常用地方震相Pg,Sg,PmP,Pn,sPL测定震源深度的误差问题,结果表明,两种途径获取的误差值相当.对于上地壳的地震而言,当直达波走时误差处于0.1s的量级时,若要将误差控制在3 km左右,则应选用震中距为30km以内的台站;当走时误差处于0,2s的量级时,若要控制同等误差,则应选用震中距为20 km以内的台站;如果地震位于下地壳,震中距可适当放宽,然而当震中距更大或走时误差更大时,震源深度的误差则近乎成倍增长.PmP,Pn,sPL对上地壳的震源深度测定误差要小于下地壳,同时对误差的控制较好,不会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快速增大,震中距处于90 krn范围以内且走时误差小于0.1s时的深度误差基本均能控制在3.5km以内.此外,本文还通过“棋盘格”的方式定量地分析了速度扰动对走时的影响,并以首都圈地区台网布局为基础,分析了加入首波对震源深度测定的改善效果.这两项数值对比结果均表明,在2%的速度扰动下,只要下地壳和莫霍面的速度参数不同时出现过大或过小现象,加入首波后对震源深度的测定误差则基本能控制在3 km以内,且一致性明显地高于单独使用直达波.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arthquake location,error analysis,depth phase,focal depth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