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对三叶崖爬藤光合特性和总黄酮含量调控的研究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2019)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光质对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二年生已初生块根的三叶崖爬藤扦插苗为处理材料,种植在透明膜(CK-W)、红膜(RF)、黄膜(YF)、绿膜(GF)及蓝膜(BF)覆盖的大棚中.结果 表明:RF处理下其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a+b (Chl a+b)含量最高,BF处理下叶绿素a/b (Chl a/b)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后发现,与CK-W相比,YF、BF和GF处理下三叶崖爬藤Pn、Gs、Tr和Ci均较高,RF处理下最低.全天光合测定表明,三叶崖爬藤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其中CK-W与BF处理下Pn最高且相近,RF整体处于较低水平;Tr与Ci在日变化过程中大致与Gs呈同步变化趋势.CK-W和YF处理下的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RF处理下块根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光质处理差异极显著.综上所述,三叶崖爬藤的光合特性和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对光质处理的响应都是有所差异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