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痤疮面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Yu-Mei ZHENG, Ruo-Lin MENG, Hai-Yue PENG, Rui JIANG,Li-Ya SONG,Kun DONG,Cong-Fen HE

Microbiology(2019)

引用 5|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青少年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与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有关.[目的]探究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对照的差异,为从微生态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细菌 16S rRNA基因 V1-V2区和真菌 TIS1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京地区 16岁青少年面部痤疮皮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将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寻找差异菌群.[结果]痤疮患者面部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01),主要与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PM221)显著性上升相关,而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未明显皮损区细菌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痤疮患者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较健康对照组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显著性上升(P<0.05),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显著上升相关.[结论]面部皮肤微生物变化与青少年痤疮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