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蛋白质水平对德国小蠊营养效应及氮代谢的影响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19)

引用 1|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饵料蛋白质水平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营养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为蟑螂毒饵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标准重量分析法评估了取食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5%,25%,45%和65%)饵料的德国小蠊雄成虫营养效率指数和氮利用率;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取食不同蛋白水平饵料的德国小蠊雄成虫体内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及尿酸含量.[结果]取食65%蛋白质饵料组的德国小蠊雄成虫的相对取食量最高,而取食45%蛋白质饵料组的雄成虫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及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取食5%和65%蛋白质饵料组的雄成虫.且德国小蠊雄成虫体内氮、粪便氮、氮消耗速率、氮排泄率、氮生成率、氮同化效率、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尿酸含量均随饵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65%蛋白质饵料组氮利用率最低,45%蛋白质饵料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25%和45%蛋白质饵料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5%和65%蛋白质饵料组.[结论]适量蛋白质饵料有利于德国小蠊对食物及氮的利用,而高蛋白质含量条件下德国小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下降,说明高蛋白不利于德国小蠊利用食物,且增加其代谢负担.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