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5在感染、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15)

引用 1|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 )-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2007年,Vignali和Liew两个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IL-35的生物学功能[1-2],使其成为了白细胞介素研究的新热点。IL-35与IL-12家族其他成员IL-12、IL-23和IL-27一样,均为异源二聚体蛋白。 IL-35由EB病毒诱导基因3( 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 EBI3)和IL-12p35(IL-12A)两个亚基所组成,虽然它在结构上与其他3个成员相似,但却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 IL-35是一种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也是诱导Treg细胞增殖和减少辅助性T细胞( T helper cell, Th)17数量的新抗炎细胞因子,广泛参与体内的免疫应答过程,与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如胶原诱导性关节炎[3]、慢性乙型肝炎[4]、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5]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IL-35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感染、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