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2019)

引用 8|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北京市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中的2010-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分析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率的APC并评价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约占总死亡的91%,慢性病标化死亡率由454.55/10万下降到283.45/10万,APC为-5.918%,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4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均高于同期女性4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4类慢性病合计的早死概率由13.79%下降到10.85%,APC为-5.162%,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此变化速度,至2030年男性和女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能实现下降30%的目标.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的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指标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应针对不同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尤其是男性人群,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