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低反应患者行体外受精后累积活产率的影响因素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2019)

引用 3|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低反应(POR)人群行多周期体外受精(IVF)的累积活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6年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胚胎移植(ET)、并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3391例POR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单周期累积活产率和多周期累积活产率,采用Kaplan-Meier(KM)曲线评估乐观累积活产率和保守累积活产率,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累积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6个IVF周期后POR人群的保守累积活产率为14.9%,乐观累积活产率为35.3%.随着该人群年龄的增长,其累积活产率下降.当年龄>43岁时,累积活产率急剧下降(4.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去除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IVF次数和不同促排卵方案等混淆因素,结果显示>38岁女性的累积活产率显著低于<35岁女性(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排除年龄、AFC、基础FSH水平和IVF次数等混淆因素后,结果表明与标准长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及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单周期累积活产率增高(OR=1.47,95%CI=1.13~1.90,P=0.004;OR=1.42,95%CI=1.01~2.01,P=0.04);自然周期方案活产率较其他方案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POR人群,其累积活产率根据年龄增长而下降.>38岁女性的累积活产率显著低于<35岁女性,尤其是年龄>43岁患者的累积活产率急剧下降.自然周期方案对于POR人群无益处.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