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鉴别用变态反应原研究与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Antituberculosis(2020)

引用 0|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自1890年科赫发明用于结核病免疫治疗的结核菌素(tuberculin),1907年奥地利人V.Pirquet将结核菌素作为结核病诊断试剂以来[1],产品也从滤液蛋白粗提物改进为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在结核菌素用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逾百年后的今天,该类产品依然在结核病辅助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卡介苗接种阳转考核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结核病疫情的变化,早在2002年我国研究者已经发现“靠单纯DOTS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无法解决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群发展为结核病的潜在威胁,积极发现和治疗结核病与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是结核病控制的根本”[2].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