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某体检人群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关系调查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Management(2013)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2011年4月至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新疆克拉玛依市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展开调查,入选符合要求对象2377例.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酸(SUA)等指标.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根据各个研究对象不同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大小以四分位法将每种膳食模式分别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方差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5种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调料模式、西方膳食模式、传统健康膳食模式、糕点零食与豆制品模式、动植物蛋白模式.调料模式、西方膳食模式与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下各个分组人群的NAFLD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873、8.247、18.766,P<0.05),3种膳食模式下各组的生化指标比较也有不同的差异,其中调料模式下的年龄、BMI、WHR、SUA、TG从Q1组到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5.64、12.78、10.72、9.63,P<0.05);西方膳食模式下年龄、WHR、SBP、SUA、TC与TG值在Q1 ~Q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4、6.87、6.11、10.61、6.87、8.13,P<0.05);而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下从Q1到Q4组的年龄、BMI、WHR、SBP、SUA、AS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3、11.09、13.89、6.11、15.12、6.19,P<0.05).对年龄、BMI、WHR、SBP、SUA、AST、TC与TG进行调整后,调料膳食模式(OR=1.33,95%CI:0.95 ~1.87)、西方膳食模式(OR=1.36,95%CI:0.979 ~1.902)与NAFLD呈正相关,而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与NAFLD呈负相关(OR =0.79,95% CI:0.51~1.226).结论 膳食模式与NAFLD关系密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NAFLD的发生至关重要.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atty liver,Diet Surveys,Risk factor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