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外受精形成三倍体受精卵的相关因素分析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2014)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形成三倍体受精卵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987个IVF周期,按照3原核(PN)受精频率分为3组:正常组(3PN%=0, n=754)、低频3PN受精组(0<3PN%<20%,n=660)、高频3PN受精组(3PN%≥20%,n=573)。比较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激素(P)值、精液优化后精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获卵数以及成熟卵数低于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P<0.01)。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hCG日的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2组hCG日≥14 mm卵泡率低于正常组(P<0.01);3组之间的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的临床妊娠率与低频3PN受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高频3PN受精组(P<0.01)。另外,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的精液优化后精子活动比率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a级、b级精子比例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高于正常组(P<0.01),c级、d级精子比例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低于正常组(P<0.01);3组患者的着床率、优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CG日较高E2水平与3PN发生有关;较高的≥14 mm卵泡率与避免3PN的发生有关;精子优化后活动比率相对偏低也与避免3PN形成有关。3PN的发生可能影响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