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2015-2017年沙门菌相关病原学分析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9)

引用 2|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沙门菌感染情况,分析统计相关病原学信息,以为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住院及门诊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感染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组及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沙门菌138株,以鼠伤寒沙门菌(80株,占57.97%)最为多见,其次为肠炎沙门菌(14株,占10.14%)和猪霍乱沙门菌(7株,占5.07%).78.26%来自于粪便标本,34.78%来自于婴幼儿感染,感染男女比例约为6:4,夏秋季节多发,感染人数有逐年增长趋势,体外药敏试验中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氨苄青霉素(71.01%)、复方新诺明(34.06%)、头孢曲松(27.53%)、环丙沙星(13.04%)、左旋氧氟沙星(1.45%),鼠伤寒沙门菌及肠炎沙门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多为鼠伤寒沙门菌,引起婴幼儿急性肠胃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较高,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