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ournal of 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2017)

引用 0|浏览18
暂无评分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生的病理变化及造成的危害并非仅局限于腮腺,MuV还能够侵犯多个脏器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及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1].在疫苗研发技术持续发展、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的有效实施、疫苗针对性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当今,流行性腮腺炎这种早年被忽视的可免性传染病又重新得到了重视.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是预防MuV感染的有效手段,但由于MuV的基因多样性,其在地域、时间上不同基因型的流行、更替或迁移,以及基因的变异,导致在对MuV的预防、检测及疫苗接种、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