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骨骼肌钝挫伤大鼠神经肌肉接头重建相关蛋白MuSK和APP表达的影响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020)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恢复过程中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促进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重建的相关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电针组(C组),每组18只.采用自制重物打击装置建立大鼠右侧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A组不造模.B组造模后自然恢复,C组选取左侧“足三里”和右侧“阿是穴”在造模后24 h行电针治疗,15 min/次,2d1次.于造模后7、28、56 d分别取材6只动物,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uSK及APP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腓肠肌肌纤维排列整齐,呈粉色,肌细胞大小均匀整齐.造模后7d,B组大鼠腓肠肌肌纤维溶解断裂、排列紊乱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出现少量新生肌细胞和肌纤维形成且排列略为整齐;造模后28 d,B组大鼠新生肌细胞增多,炎性细胞减少,有部分肌纤维形成但排列仍不整齐;C组大鼠肌纤维进一步增多且排列较为整齐;造模后56 d,B组大鼠肌纤维排列逐渐整齐,炎性细胞明显减少;C组大鼠腓肠肌损伤基本愈合,形态结构基本完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骨骼肌中MuSK、AP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少;造模成功后,与A组相比各取材时间点B组大鼠骨骼肌内MuSK、APP蛋白的表达增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MuSK和APP蛋白在损伤后第7天时表达升高,第28天时达到峰值,56 d时表达有所回落,且各取材时间点C组表达高于B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促进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骨骼肌的恢复,正向调控骨骼肌修复过程中MuSK、APP的表达,从而有利于NMJ的再生.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