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古代文献述要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8)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在当代,口腔干燥综合征发病率日益增高.考察中医古籍,得到以下结论,病名:使用较多、命名较规范的是"口干""口燥"和"口渴",以"口干"为优.病位:涉及心、脾、肺、肾、大肠、胃等,但以心、脾、肺为多.病性:属热,但医藉中或主虚热,或主实热,或主上热下寒.病机:《诸病源候论》认为是腑脏虚热、津液亏虚以及阴阳断隔、上热下寒;《圣济总录》则认为是心经蕴热、传之于脾以及热积上焦、口舌失润;后世又补充了脾胃气虚、血虚、血瘀、水停等病机.治法与处方:晋代《葛氏方》中首载治口干方,创口含剂型;南北朝谢士泰《删繁方》开始标本兼治;自《备急千金要方》起清热生津法成为后世治疗口干的普遍之选;《圣济总录》在古代医籍中载治口干方最多,剂型最为丰富.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