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甘味药治疗肾实证的作用机制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0)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以临床治疗肾实证应用较多的甘味药物甘草、茯苓为代表,从其靶点、信号通路以及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甘味药泻肾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从中国知网检索中医药治疗肾实证的文献,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MISS,V2.5),进行药物频次和性味频率分析.将分析结果中的核心甘味药录入至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对核心甘味药与潜在作用靶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0首,包含中药72味,苦味药占35%,甘味药占34%,甘味药中甘草和茯苓出现的频率较高.甘草参与防治肾实证相关疾病的通路包括:醛固酮调节的钠离子重吸收、内分泌和其他因子调节的钙离子重吸收以及近端小管碳酸氢盐重吸收;茯苓参与防治肾实证相关疾病的通路包括:醛固酮调节的钠离子重吸收、内分泌和其他因子调节的钙离子重吸收.结论:甘味药可能通过AR、VDR、ADORA1、HTR2C以及ADORA2A等5个靶点,醛固酮与内分泌和其他因子对钠、钙离子重吸收的信号通路等2个途径,来调节水液代谢,从而发挥对肾实证的治疗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