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氧化应激理论探讨“口疮”发病机制与中医防治

Zhejia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引用 1|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口疮,中医又称为“口糜”、“口疡”、“口疳”、“口破”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RAS)、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上火”最特征性的表现之一[1].临床表现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黏膜出现米粒大小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为特征.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潜在的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食物及药物因素、营养因子缺乏、内分泌紊乱、吸烟、感染、精神心理等[2].有研究提示,氧化/抗氧化失衡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与中医“口疮”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6],且与中医阴阳理论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7],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