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州彝族欠发达农村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治效果评价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2019)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运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模型精准评估寄生虫病防治措施对四川省凉山州彝族欠发达农村地区儿童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的改善情况. 方法 于2016年在四川省凉山州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彝族农村儿童,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目标儿童基本特征、健康相关行为的信息,并采集3岁及以上儿童粪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三检)检测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研究对象以村为单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年之后,对追踪儿童采用同样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运用DID模型对儿童健康相关行为和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有效评估儿童共162名,平均年龄为7.7岁,其中干预组99名、对照组63名.DID模型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和驱虫治疗为主的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在家饭前洗手行为的净效应(DID值=37.5%,P<0.01)、在校饭前洗手行为净效应(DID值=24.4%,P<0.01)、在家便后洗手行为的净效应(DID值=45.3%,P< 0.01)、在校便后洗手行为的净效应(DID值=35.9%,P<0.01)、刷牙洗脸行为净效应(DID值=29.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蛔虫感染率的净效应(DID值=-37.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行为(吃未洗蔬果、喝生水、光脚下地、玩泥巴、吮手指)和儿童总感染率、钩虫、鞭虫感染率的净效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彝族欠发达农村地区实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后,儿童洗手行为有所改善,蛔虫感染率有减少.运用DID模型,科学评估了干预措施改善儿童健康相关行为和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的真实效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