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8)

引用 3|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再次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 收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基于定量CT测量的骨矿物含量、骨水泥注射占椎体体积的比、骨水泥的分布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将单椎体骨折且在随访时间内再次新发椎体骨折的患者分为A组, 未骨折的患者分为B组, 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参数的差异, 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87例患者纳入研究, 平均随访时间为34.7±17.8个月, 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椎体依次为L1 (29.1%) 、T12 (20.8%) 及L2 (13.5%).在随访时间内共有32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骨折.252例单椎体骨折患者中, 26例 (A组) 再次发生骨折, 226例 (B组) 未发生骨折.A组骨矿物含量低于B组 (P<0.001), 骨水泥分布较B组差 (P<0.001), 年龄高于B组 (P<0.001) 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34.6%) 高于B组 (13.7%) (P=0.006), 两组在骨水泥占椎体的比、后凸程度、性别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骨矿物含量 (OR=1.092, P<0.001) 、年龄 (OR=1.091, P<0.001) 及骨水泥渗漏 (OR=1.200, P=0.002) 均是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 骨水泥的均匀分布是保护因素 (OR=0.922, P<0.001).结论:年龄较大且骨质较差的患者容易再次发生椎体骨折, 在行椎体成形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均匀分布并避免骨水泥的渗漏.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econd fracture,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Risk factor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