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Viral Diseases(2020)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前、后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4月就诊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成功的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前、后42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IP与基线特征及代谢指标的关系,并使用logistic回归对高风险AI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ART前后,低(<0.1)、中(0.1~0.24)、高(>0.24) AIP发生率分别为:66.96% (154/230)、15.22% (35/230)、17.83% (41/230),61.74%(142/230)、16.09% (37/230)、22.17% (51/230),P均>0.05.ART前,AIP与基线空腹血糖、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相关性低(r<0.500),与甘油三酯(TG) (r=0.912,P<0.01),TG∶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973,P<0.01),总胆固醇(TC)∶HDL (r=0.670,P<0.01)呈中、高度正相关;与HDL-C(r=-0.602,P<0.01)呈负相关.ART后,AIP与基线空腹血糖、年龄、BMI以及与观察终点的上述血脂水平相关性结果类似.相对于BMI<24.9 kg/m2,BMI≥25.0 kg/m2(超重)是ART前、后高风险AIP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97 (1.19~~7.45),2.92 (1.19~7.17).结论 ART前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高风险AIP,AIP与年龄、BMI、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超重可能是高风险AIP的危险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