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G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2015)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诱导法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以每天19.4 IU/100 g(HCG低剂量组)、25.8 IU/100 g(HCG中剂量组)和51.6 IU/100 g(HCG高剂量组)的HCG治疗15 d,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及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HCG治疗后,HCG低、中和高剂量组的异位病灶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胞浆内可见大量线粒体、内质网及核糖体;治疗后部分细胞结构不清,部分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细胞致密、萎缩,胞浆中自噬体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结论:HCG可能使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细胞功能代谢减退,从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有治疗作用。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ndometriosis,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Ultrastructur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