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寒湿痹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20)

引用 6|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寒湿痹颗粒已被临床中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但其药理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寒湿痹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收集其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对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系统阐述.方法:寒湿痹颗粒化合物及与药物靶点的收集主要基于TCMSP数据库及文献报道,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点来源于DRUGBANK、GeneCards、Home-OMIM-NCBI、PALM-IST数据库.所获得药物基因和疾病基因经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后使用Draw Venn Diagrams分析工具获得交集基因.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3.6.1对交集基因进行PPI分析.通过使用Cytoscape3.6.1插件ClueGO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从TCMSP获得69个活性成分,142个药物靶点,利用DRUGBANK、GeneCards、Home-OMIM-NCBI、PALM-IST数据库获得595个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点;②使用Draw Venn Diagrams工具分析获得交集基因39个,通过PPI分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在PPI网络中连接度较高;③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活性氧代谢调节、脂肪酸代谢、急性炎症反应、神经递质的生物过程、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等生物功能;④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⑤研究初步预测寒湿痹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理作用机制,为老药新用及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